VR里的知识产权
2018年9月8日
知识产权的特点和作用
2018年9月9日
全部资讯

共享充电宝专利侵权案

早在 20167月,深圳市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被来电科技以侵犯其3实用新型专利权为由告上法庭,正式打响了共享充电专利侵权维权第一案。随后来电科技先后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中获胜,云充吧被判侵犯来电科技2项专利权,停止侵权行为,并向来电科技赔偿40万人民币。

然而,就在街电9月22日对外宣称大举挺进河南郑州火车站之后,9月29日,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在郑州启动“规范共享充电行业,整顿知识产权侵权”专项行动,在郑州国贸360广场等地,整顿涉嫌专利侵权的共享充电宝产品。陈欧投资的街电首当其冲,被多处查封。9月30日,河南省知识产权局继续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东站等场所大面积展开整顿行动。陈欧口中的“核武器”为何会自爆家门?事实究竟如何?

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就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来电”)起诉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街电”)侵权的官司迎来一审判决,街电被判侵犯来电科技两项专利成立。除了赔偿来电科技共计200万元的损失之外,街电还要在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停止使用被控侵权的产品。

判决书显示,街电侵犯来电的两项专利,分别为“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吸纳式充电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吸纳式充电装置”属于行业底层专利,曾有效阻击云充吧、友电的侵权行为。

这也意味着街电要在全国范围内,将涉及侵权的Anker设计12口产品下架,而此判决对街电可能是一个致命打击。

如今来电科技胜诉街电的这个结果也并不让人意外,作为共享充电行业首个吃螃蟹的人,“来电科技从成立伊始就将知识产权保护放在公司发展的首要位置,涉案的两件专利也是吸纳式共享充电设备的底层基础专利。街电公司作为同行业的竞争者,不思考如何通过自身创新来赢得市场竞争,其被判专利侵权也就在所难免了。”业内知名专家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蒋志培、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顺德、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教授李明德、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杨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瑞、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单晓光、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审判长张晓都曾在去年8月的“共享经济下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保护问题研讨会”指出。

对于街电来说,这个判决不可谓不致命,停止侵权行为可能意味着产品下线,即使不立即执行,后续的扩张也十分尴尬。而对于来电科技,连续多次胜诉为其站稳了行业专利龙头的地位。“通过诉讼,保护了来电科技自有知识产权,增加了来电科技的品牌价值和商业竞争优势。”来电科技创始人、CEO袁炳松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来电科技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布局,并在线下有更多延伸。

据了解,来电科技非常重视专利保护。自2015年2月起便开始进行专利申请,这也是行业最早布局专利的企业。截至2018年4月,来电科技国内外的专利申请数已达到120余项,而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已达到58项。无论从申请量,还是授权量,来电科技都将同行业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事实上,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火爆,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被消费者熟知,整个行业也被资本推上了风口。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报告显示,随着一二线城市设备密度的扩张,以及下沉渠道的搭建,未来整个行业的用户量仍将持续走高,预计至2020年,市场规模将相较于2017年的0.9亿元增长接近3倍,达到3.3亿元的市场规模。

报告还显示,2017共享充电宝行业两极分化严重,伴随着老玩家的盈利,新玩家的入局,也出现了部分企业倒闭。目前行业第一梯队主要有小电、来电科技、街电等公司。

那么在硝烟四起的行业中,什么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业内的主流观点普遍认为,重点在资金力、供应力、场景力和技术力,专利更是护城河。随着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企业对专利布局及维权愈加重视,专利或将成为共享充电宝的“核武器”,决定生死。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共享经济来说,模式创新的同时如果能够搭配专利技术,更容易形成竞争壁垒,企业的发展将会更顺畅,估值将会更高。

“共享充电宝是一个新生事物,后来的企业要想进入这个行业,现在起步还不晚。但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或许三五年之后,再想进入这个行业,而又没有专利储备的话,就会非常难”,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资深知识产权律师张林也曾经分析指出。

而想必资本也正在密切关注着这轮专利大战,想来行业的清本溯源和对企业的沥沙淘金,会在一个个侵权纠纷案件的结果中逐渐清晰。

eling
eling
当代反卷达人
政策利用
禾才学术